《西语国家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传家国情塑民族魂——以史诗《熙德之歌》见中西真英雄
学院 |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 课程名称 | 西语国家文学作品选读 | ||||||||||||||||||||||||||||||||||||||||||||||||||||||||
教师 | 倪罗夏子 | 课程性质 | 专业任选课 | ||||||||||||||||||||||||||||||||||||||||||||||||||||||||
授课 章节 | 西班牙中世纪史诗《熙德之歌》 | 知识点 | 中世纪西班牙文学题材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熙德之歌》中的熙德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比较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点 | ||||||||||||||||||||||||||||||||||||||||||||||||||||||||
教学 目标 | 结合课程总体目标,为此本节次教学设计改革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出发,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提出“三维立体课堂、互联互动育人”的理念,试图优化教学内容、活动、场景,融合文本-音频-视频三维立体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的有效性,以期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到《熙德之歌》单元各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 ||||||||||||||||||||||||||||||||||||||||||||||||||||||||||
思政 元素 | 思政元素1:“爱国主义”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 使学生能够阐述“爱国主义”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 思政元素2: 认识民族英雄 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相联系,培养学生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树立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 ||||||||||||||||||||||||||||||||||||||||||||||||||||||||||
实施 过程 | 一、课前学情分析 基于教学目标,课前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本校西语专业的学生(即将学习本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40 份。该问卷调查了学生截止目前文学课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本节次的期望和要求。测试采用闭卷,共四道题。
教师对问卷答案卷进行了认真阅读,并制作词云图进行具体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本节次混合式教学改革力图解决以下问题: 二、选取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力图知识性与学术性二位合一,选取内容按照理论学习(线上)+文本选读(线下)+创意活动(线下)+文学研究(线上)的模式构成。本节次内容选取上体现“两性一度”,紧跟时代前沿,从西班牙中世纪文学发展历程入手,学生重点比较中-西英雄主义异同点,并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文本材料保证时代性,我们舍弃《熙德之歌》中世纪西语版本,该版本用中世纪西语撰写。学生可在线上教学资源中下载《熙德之歌》中文名家译本全文及versión modernizada (现代西班牙语改写版)原文资料,以满足学生提高原文阅读水平,扩展原文词汇的需求并缓解阅读原文的困难。文学内容保证思想性,学生聚焦阅读第三歌之女儿受辱部分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英雄儿女的不屈不挠形象。 三、资源制作与选取 本次教学依托浙江省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西语国家文学作品选读》优慕课平台,运用该课程的最新信息资源。 其中《熙德之歌》单元线上线下总资源分布如图:
线上视频资源包含2个教师微课视频+2个学生微电影+3个课外视频。线上微课和学生微电影 中世纪文学(一)—《熙德之歌》目前线上资源架构为:1个学习单元+1个播客单元+2个讨论区帖子+3个线上作业。学习单元线上资源与教学目标一一匹配,按照单元导读、文本选读、课堂思考、课程思政、学生风采等模块构建,每个模块密切相连、环环相扣,与线下教学相辅相成。
本节次课基于课程“三维立体课堂、互联互动育人”的理念,突出线下教学第一课堂、活用线上网络第二课堂、开拓校内实践第三课堂。运用BOPPPS教学法构建 “线上与线下”两线相融,三维课堂联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设计做如下衔接: 线上学习线下学习 线上学习 学生应用“课程伴侣app+优慕课网页”的各种智慧功能,完成线上线下全过程学习活动,形成循序渐进的闭合环,为教学过程赋予了全新的交互体验,实现了网络课堂、师生互动、面授教学的整合,具体主要包括人机预热、师生互动以及生生内化三个环节,大致分为7个教学场景: 探 线上提问 线上预学 任务引入 启发思考 翻转课堂 预学反馈 赏析作品 新知学习 实践技能 抒发感悟 人机预热师生互动 生生内化 五、教学过程
场景I: 探(线上) 学生活动1:登录“课程伴侣”App或优慕课网站,观看中世纪文学(一)— 西班牙史诗《熙德之歌》“单元导读”微视频。线上微课视频访问量表(下表) 教师支撑1:制作并发布中世纪文学—西班牙史诗《熙德之歌》单元导读微视频 (已完成并发布,如下图) 学生活动2:观看完视频后前往课程作业区回答“课前导读”视频相关问题。 教师支撑2:教师在平台作业区发布1.中世纪西班牙国家有什么特点2.阐述什么是吟游诗人2个问题,并制定分级制考核标准,及时反馈学生作业。 学生活动3:前往“课程资源”中心下载打印片段文档,查阅原文生词 教师支撑3:选取第三歌之女儿受辱部分中西文材料并上传到平台,关注查看学生下载量并通知学生课前查阅原文生词 学生活动4:按照学期初学生自愿分组原则,5-6人一组。班级全员民主推选出一个小组进行熙德女儿受辱片段微电影实践。其他同学可在查阅资料后,发帖分享他们心中的中国民族英雄,并通过点赞方式对进行生生互评。 学生可点赞互评 教师支撑4:教师确定线下微电影拍摄成员,对其角色台词等进行指导规划。并在答疑讨论区请学生分享其心目中的中国民族英雄。通过查看学生的发帖内容及统计点赞数,教师调整和确定线下授课的重难点。 教师引导 (下图发帖提问请学生分享其心目中的中国民族英雄)
场景II: 思(初识主题 15 分钟) 学生活动1:学生打开“课程伴侣”app进行在线签到,在扫完屏幕上的二维码之后进入“随堂教学” 教师支撑1:教师开启PPT 同步“课程伴侣” 随堂教学模式,并查看本节次学生考勤情况 学生活动2:学生两人一组讨论一个民族英雄应具备哪些特点,使用“课程伴侣”的“发起抢答”功能,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支撑2:教师公布课前测试两个问题答案并进行当面答疑(5分钟)。本章节的主题为中世纪英雄史诗,教师让每两位同学一组组,参考课前资料,讨论民族英雄的特点,使用“随机点名”等功能,对学生回答进行实时评价反馈,并引导学生总结西班牙英雄熙德的人物形象。(10分钟) 场景III:说(翻转课堂20 分钟) 学生活动1:学生用西班牙语以思维导图等形式讲述其心目中的中国民族英雄 教师支撑1:教师随机点名请学生将线上回复线下口头表达,并统计学生线上点赞数,展示优秀回帖答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英雄主义异同点。 场景IV+V:听+练(作品分析40 分钟) 学生活动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授课PPT内容,遇到疑惑及时在“课程伴侣”随堂教学模式下,标注“不懂”记号 教师支撑1:教师讲解《熙德之歌》故事概要,选取线上讨论区学生集中度、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 学生活动2:结合教师第三歌之女儿受辱片段文本讲授,进行重点语句翻译练习,归纳熙德两位女儿在面对屈辱鞭挞时都做出哪些具体表现,并赏析第三歌中熙德女儿性格特点 教师支撑2:讲解第三歌之女儿受辱原文片段中重点语句,根据学生对PPT标注的“不懂”记号,及时反馈其阅读文本中产生的难点,同时也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当堂思考、发问。(35分钟)(下图课堂PPT分析文本重点语句) 讲解完后教师根据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馈,启发其分析中世纪史诗的语言特色。(5分钟) 场景VI:感(思政融合15 分钟)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播放自媒体视频,并口头阐述视频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并分享感受(10分钟)(下图课堂播放视频) 教师支撑1:向学生讲述滇缅公路的修建历史,带领学生回到家国危难的年代。播放自媒体视频,教师分享自己观后感和选取该视频原因,与学生共情。聚焦当下热点新闻(如华为发布Mate 60手机),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激发其爱国情怀。(5分钟)
阶段 VII:拓(线上测试+课外实践) 学生活动1:完成线上课后测试题。按照学期初自愿分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新时代抗疫英雄”主题报告。(下图学生线上课后答题) 教师支撑1:在线上发布课后检测并实时批阅反馈学生成绩。课堂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要求西语书写字数200字以内。(下图教师发布课后测试) 学生活动2: 被推选小组成员参考往届学生作品,拍摄制作《熙德之歌》一个10分钟以内的微电影,并于下节次课上进行播放展示,通过学生互评评选出最近男女演员,最佳导演等奖项。 教师支撑2: 在平台查看学生课后测试反馈,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根据检测统计,进行教学反思。钉钉发布往届学生作品案例,指导本节次学生拍摄。发布戏剧评分细则,组织学生生生互评,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等奖项,计入该小组作业成绩。评阅学生抗议英雄报告。(下图教师课下指导排练) 学生课外排练 《熙德之歌》戏剧表演评分细则
微电影学生互评采用十分计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剩余得分的平均成绩为该小组最终得分,计算分数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 ||||||||||||||||||||||||||||||||||||||||||||||||||||||||||
案例 意义 | 本案例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相联系,培养学生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树立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我们发现在文学课上导入德育元素,通过文本中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适时、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体验文学课中的思政“大餐”,不仅能够充实和浸润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能够细雨润无声的开展道德熏陶和思想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最终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的国际化西班牙语人才。 | ||||||||||||||||||||||||||||||||||||||||||||||||||||||||||
教学 考核 评价 | 本节次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为:过程性评价50%(线上学习评价25%+线下学习评价15%+课堂考勤10%)+结果性评价50%,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环节包括:
多元化评价还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作业评价方式包括报告撰写、笔试试题、微电影拍摄等多种形式。教师运用优慕课自带学习分析工具,系统收集学生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包括学生论坛发文数、提交问题数、登录时长、登录次数、线上评级、线下发言等,开展基于数据的教学诊断、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 具体各项考核要求为:
| ||||||||||||||||||||||||||||||||||||||||||||||||||||||||||
教学 反思 | 本节次教学线上与线下反馈连贯完整,线上实时师生钉钉、线上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与线下学生互评教师观察相结合。其中线上满意度问卷调查、针对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参与度、学习获得感、教师教学满意度进行反馈。 线下学生手写反馈 线上问卷学生自评 通过本节次教学改革创新,我们已经成功和学生一起完成了中世纪史诗产生背景和熙德之歌人物特点的教学难点课堂讨论,并组织学生开展了中国式英雄主义的分享,中西方民族英雄异同点比较的学生翻转课堂,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其中学生对课程整体非常满意达66.6%,不满意为0%。学生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认同感度较高。 线上钉钉师生互动 一、教学效果
2.本节次学生课后检测提交率达80.43%,高出其他单元学习测试。课后检测四分之三学生获优秀评级,高出同期单纯课堂讲授时的近 15 %。 3.学生自评反馈本节次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匹配度超92%,其中满足60.78%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思政教育也得到良好反馈,9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程对其有价值引领。 4.本次教学中师生一起完成中世纪史诗产生背景和熙德之歌人物特点的教学难点课堂讨论,学生开展中国英雄主义分享,进行中西民族英雄异同点对比翻转课堂。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完成高阶产出,认真拍摄了数部微电影。 二、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的亮点:
4. 本课程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助力线下课堂的信息化,以促进混合式学习的落实; 5. 本课程大数据视角下的教学反馈与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树立,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 本教学设计的不足:
|